【SN商检标准】 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5-10 18:30:41
  • SN/T 4421-201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N/T 4421-2016

  • 标准名称:

    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规程

  •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SN/T 4421-2016.Codes for surveillance of Chikungunya fever at frontier port.
1范围
SN/T 4421规定了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及方法、疫情处置等。
SN/T 4421适用于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1300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
SN/T1416国境口岸灭蚊规程
SN/T 1432人 出境列车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
SN/T1553人出境航空器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
SN/T1560入出境船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
SN/T1596入出境车辆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
SN/T 1758出人境卫生检疫卫生处理通用规则
SN/T2300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
人间传染的病原体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
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该病流行。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d~4d,也可长达7d~12d。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4421—2016
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规程Codes for surveillance of Chikungunya fever at frontier port2016-03-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别涂层查真供
2016-10-01实施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SN/T4421—2016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俊、洪烨、周艳容、白静、张显光、黄吉城、邓荆、方树春、黄鹏、邹海滨、雷达。I
1范围
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规程SN/T4421—2016
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及方法、疫情处置等。本标准适用于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1300
SN/T1416
SN/T1432
SN/T1553
SN/T1560
SN/T1596
SN/T1758
SN/T2300
国境口岸蚊类监测规程
国境口岸灭蚊规程
人出境列车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人出境航空器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人出境船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人出境车辆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程出入境卫生检疫卫生处理通用规则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人间传染的病原体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关于印发口岸传染病排查处置及核辐射事件监测处置等技术方案的通知(质检卫函【2008270号)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fever
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该病流行。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d~4d,也可长达7d~12d。3.2
Chikungunya virus
基孔肯雅病毒
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为正链RNA病毒,呈球形,有包膜,含有3个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E1和E2)和4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和nsP4)。基孔肯雅病毒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正链RNA,长度约为11kb~12kb。病毒基因组编码为5NS1—NS2—NS3—NS4一C—E3—E2E1一3。病毒可分为3个组:第1组为西非分离株,第2组为亚洲分离株,第3组为东、中、南部非洲分离株。基孔肯雅病毒可感染除人外的灵长类、乳鼠等动物。3.3
Jsuspectedcase
可疑病例
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或主动申报可能患有基孔肯雅热的人员1
SN/T4421—2016
3.4
疑似病例probablecase
有生活在或12d内有到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旅行史,发病前12d内有蚊虫叮咬等流行病史及具备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病程2d~5d出现皮疹,多个关节剧烈疼痛等临床症状;或无流行病学史,但具备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
3.5
确诊病例
confirmedcase
具备判断为疑似病例的基础,且有下列实验室诊断依据任一项者: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患者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从患者血清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核酸;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3.6
密切接触者closecontacts
12d内曾与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史的接触者。3.7
媒介vector
主要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媒介有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带叉-泰氏伊蚊。埃及伊蚊为家栖蚊种,主要擎生在居室内或周边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2h和日落前2h内为其活动高峰,是传播能力最强的蚊种;白纹伊蚊分布较为广泛,是引起印度洋岛屿疫情流行的主要媒介;非洲伊蚊和带叉-泰氏伊蚊均为非洲野栖树冠蚊种,在疫源地病毒循环中起重要作用。3.8
流行区infectedarea
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分布与其媒介分布密切相关,主要为非洲的撒哈拉地区,亚洲的东南亚地区、印度、斯里兰卡,加勒比海等拉美地区及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国家。4监测对象和场所
监测对象
4.1
主要包括:
入出境人员、人出境交通工具运营商及员工,尤其是来自或最近12d内曾经到过流行区的;口岸工作人员、居住在口岸范围内的人员及为口岸提供食品、饮用水等服务的其他人员易藏匿媒介的入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邮包等,尤其是来自或最近12d内曾经在流行区周转的。
4.2监测场所
主要包括:
口岸入出境现场;
为入出境交通工具或口岸提供食品、饮用水等服务的口岸场所;其他口岸场所。
2
5疫情监测
5.1疫情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及预警5.1.1疫情收集
来源主要包括: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疫情周报;其他国家卫生当局和国际卫生机构的疫情通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通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发布的疫情公告、警示通报:我国驻外使馆、通讯社的疫情通报;其他来源(如经官方证实的媒体报道等)口岸所在地基孔肯雅热疫情历史资料、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情况;日常监测报告、疫情报告等。
2疫情风险评估
5.1.2
5.1.2.1
5.1.2.2
检查疫情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有重要内容遗漏或出现误差。对疫情信息中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发病数、死亡数、罹患率、死亡率、二代发病率等;病例年龄、性别、职业、国籍、旅行史、蚊虫叮咬史、用药史等;SN/T4421—2016
媒介本底密度、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抗药性、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病毒携带率等;外来媒介来源地、种类、病毒携带率等。5.1.2.3根据收集的疫情信息开展风险评估,对疫情的传入传出以及扩散危险做出评估。5.1.3
疫情预警
5.1.3.1
根据疫情风险评估,发布疫情预警。依据疫情预警,采取加强日常监测频次、完善预防性措施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疫情处置能力5.1.3.2
等应急措施。
5.2
日常监测
5.2.1
能力配备
现场应配备红外体温监测仪、电动吸蚊器等必要设备及口岸医学排查室等必要设施;实验室应具备蚊种鉴定,基孔肯雅病毒抗体、核酸检测及病毒分离等能力。5.2.2人群监测
5.2.2.1监测点
在口岸人出境旅检通道、为入出境交通工具或口岸提供食品、饮用水等服务的口岸场所及其他口岸场所设立人群监测点,重点为所在地存在媒介擎生,曾发生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或与流行区通航的口岸。
5.2.2.2监测频次
所在地存在媒介擎生、曾发生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或与流行区通航的口岸,人群监测工作应3
SN/T4421-—2016
常年进行。其余口岸重点监测时段为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高发季节(一般为6月~10月)及媒介高峰季节。
5.2.2.3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来自或前往流行区人员数量、发病数、死亡数、罹患率、死亡率、二代发病率等及确诊病例年龄、性别、职业、国籍等及其他疫情风险评估关注的重要因素。5.2.2.4监测方式
主要的人群监测方式有:
对入出境交通工具实施电讯检疫;在口岸人出境旅检通道设立红外体温监测仪等监测设备、由医学专业人员开展医学巡查;在为入出境交通工具或口岸提供食品、饮用水等服务的口岸场所及其他口岸场所,开展接受主动申报、提供健康咨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人员血清学筛查等监测措施。5.2.3媒介监测
5.2.3.1监测点
主要包括:
口岸媒介:选择口岸范围内或周边400m环境内媒介易擎生处,如旅客出入境大厅、货物储存区,集装箱装卸区、邮包业务区、交通工具停靠区及各种水体。重点为所在地存在媒介生、曾发生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或与流行区通航的口岸。外来媒介:选择易藏匿媒介的,尤其是来自或最近12d内曾经在流行区周转的入出境交通工具上的客舱、货舱、餐厅、各种水体、积水容器及人出境集装箱、货物、行李、邮包等。5.2.3.2监测频次
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口岸的媒介监测可常年进行;其他口岸应在媒介高峰期进行,埃及伊蚊密度高峰通常为5月~10月,白纹伊蚊密度高峰通常为6月~8月。成蚊每月监测两次,间隔约为15d,幼虫每月监测1次,间隔约为30d,遇雨天、台风等恶劣天气应顺延监测。境内外疫情暴发或在口岸发现带毒媒介时,应加大监测频次,成蚊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监测1次,幼虫每月监测2次。对来自或最近12d内曾经在流行区周转的入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邮包等应实施每航次一监测。
5.2.3.3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外来媒介种类、媒介本底密度、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抗药性、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病毒携带率等及其他疫情风险评估关注的重要因素5.2.3.4监测方法
口岸媒介监测遵照SN/T1300的有关规定。外来媒介监测遵照SN/T1553、SN/T1560、SN/T1596、SN/T1432的有关规定。5.2.3.5样本处置
根据需要采集足够数量的媒介标本,并进行分类编号,每30只一份,送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及带毒检测;媒介样本采集、处理、运输和保存及有关实验室检测方法遵照SN/T2300有关规定。日常媒介监4
测中检出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媒介时,应依据6.2所列流程采取疫情处置措施。5.3预防性措施
5.3.1做好公众健康宣教和健康促进SN/T4421—2016
5.3.1.1利用候机厅、候船厅、候车厅、保健中心等场所向出入境人员传播普及有关防治知识,指导出人境人员采取正确预防行为,提高个人和群体预防保护能力。5.3.1.2指导口岸范围内各单位及民众清除媒介擎生地,及时清除居室内外无用的贮水容器,如废旧轮胎、空饮料瓶、破缸和水罐等,并定期更换水缸、花盆、罐及其他小型容器的储水,家用的水缸和贮水池应加盖并经常清洗。
5.3.1.3指导出入境人员尤其是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应采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或使用蚊帐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5.3.2媒介控制
日常媒介监测中一且发现蚊媒指数偏高时,应进行生地清除工作,开展预防性灭蚊。灭蚊措施遵照SN/T1416的有关规定。
5.3.3构建联防机制
应与地方卫生、疾控、旅游、交通、民航和铁路等部门建立输入性疫情联防机制,及时发现、报告和联合处置基孔肯雅热疫情。
5.4
日常监测报告
应定期对日常监测取得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为疫情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内容主要包括:一监测时间、地点、内容、方法等一口岸地理、气候、生境等;
一人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邮包等的种类及名称,来源地及目的地等;—5.1.2.2中所涉及重点因素的监测结果;一跨部门联防联控工作等。
6疫情处置
6.1病例处置
6.1.1按5.2.2.4监测方式发现可疑病例时,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将可疑病例带至口岸现场医学排查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一般情况下,检疫人员可戴外科防护口罩、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和乳胶手套。
6.1.2按照附录A所列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填写《基孔肯雅热病例个案调查表》(见附录B)。
6.1.3判断为疑似病例时,在经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采样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集样本送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样本采集及运输方法依据附录C有关规定;判断为其他传染病感染可能的,按《关于印发口岸传染病排查处置及核辐射事件监测处置等技术方案的通知》中相应方案执行;排除传染病感染可能,在发放就诊方便卡后予以放行。6.1.4划定疫情控制区,主要包括:一口岸监测区;
5
SN/T4421—2016
-以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为中心100m之内的场所;一携带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出入境交通工具则以独立的船舶、飞机、列车车厢或其他独立一体的交通工具,运输设备等作为控制区。6.1.5依据A.3.3开展媒介密度、媒介带毒调查与评估工作。6.1.6尽快将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用装备防蚊设施的救护车辆转运至指定医院诊治,转运前应将其临时隔离在经过彻底灭蚊并装有防蚊设施的医学隔离室。6.1.7对相关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对新发现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按照6.1相应流程进行处置;其余的密切接触者应登记详细个人信息,发放就诊方便卡或实施25d的公共卫生观察。
6.1.8对划定的疫情控制区,携带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人出境交通工具等进行防蚊灭蚊并实施有效卫生处理,处理方法遵照SN/T1758SN/T1416的有关规定。6.2媒介处置
6.2.1按5.2.3.4监测方法发现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媒介时,携带带毒媒介的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邮包等的隔离与解除隔离措施参照《关于印发口岸传染病排查处置及核辐射事件监测处置等技术方案的通知》执行
6.2.2对口岸范围及携带带毒媒介的入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邮包等采取防蚊灭蚊并实施有效卫生处理,处理方法遵照SN/T1758、SN/T1416的有关规定6.2.3加大日常媒介监测频次,成蚊每月上旬、中旬、下旬各监测1次,幼虫每月监测2次;并对与曾携带带毒媒介人境属同一来源地的人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邮包等加大查验力度。6.2.4对乘坐携带带毒媒介入出境交通工具的入出境人员、人出境交通工具运营商及员工及其他口岸人员开展健康宣教、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筛查,评估疫情传播风险6.3
口岸动员与健康教育
疫情暴发时,应开展广泛深人的宣传和动员,发动口岸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环境和清除蚊虫整生地。6.4疫情报告
6.4.1疫情报告
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带毒媒介后,应在24h内通过口岸卫生检疫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上报,并报告上级机构及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6.4.2进一步评估
根据疫情报告内容,结合日常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等信息,依据5.1.2及5.1.3流程开展进一步风险评估,并发布疫情预警
6
A.1调查目的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SN/T4421—2016
A.1.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在口岸发现的可疑病例是否为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搜索未报告的其他病例及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追溯可能的传染源和感染地点。A.1.2
A.1.3
A.2
监测周围环境的媒介情况,评估口岸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的风险。调查对象
A.2.1bzxZ.net
A.2.2
A.3
在口岸发现的基孔肯雅热可疑病例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调查内容
A.3.1个案调查
A.3.1.1发病前后情况:
发病前2周内的活动情况:重点为病例旅行史、蚊虫叮咬史、疑似传染病患者接触史等,并依据所途经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综亲合分析其致病因素,追溯可能的传染源及感染地点;发病后5d内的活动情况:重点为病例活动地点、既往症状、就诊情况、接触的人员或共同暴露的人员等,判断病例病情及疫情可能扩散的范围。A.3.1.2症状体征:通过问询、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症状体征。A.3.1.3后续追踪:追踪病例的后续诊断及治疗情况A.3.2病例搜索
在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共同入境的人员中进行调查,尽可能发现隐性感染者或漏报的其他病例A.3.3媒介密度、带毒情况调查与评估在口岸及周边400m范围内开展媒介密度、带毒情况调查,评估疫情播散的风险。具体方法为调查上述区域内50户~100户居民,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伊蚊幼虫擎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每3d进行一次,同时,捕捉媒介分离病毒,鉴定型别,以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和评估媒介控制效果。
A.4标本采集
在进行个案调查的同时,应依据附录C相关要求,采集相应标本进行检测。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推荐标准
  • SN商检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