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行业标准】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05:29:23
  • SN/T0169-201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N/T 0169-2010

  • 标准名称: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SN/T0169-201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0169—2010
代替SN0169—1992.SN0333—1994和SN/T1059.2—2002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Determination of coliform,fecal coliform and Escherichia coliinfoodforimportandexport
2010-11-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1-05-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SN/T0169—2010
本标准代替SN01691992《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SN03331994《出口食品中大肠杆菌(葡萄糖苷酶荧光)检验方法》和SN/T1059.2一2002《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计数滤膜/MUG法》。本标准与SN0169—1992、SN0333—1994和SN/T1059.2—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原标准名称《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出口食品中大肠杆菌(葡萄糖苷酶荧光)检验方法》和《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计数滤膜/MUG法》整合修订为《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SN0169—1992标准的范围不变,但SN0333—1994和SN/T1059.2—2002标准的范围有限,因此,本标准将范围进行整合修订: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一一在设备和材料中删掉乳钵和研棒,稀释瓶中增加了“其他适宜的容器”;一对液体样品MPN法的检测修订为:液体样品接种量1mL以上者,用双料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陈肉汤;接种量1mL及1mL以下者,则用单料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陈肉汤;平板计数法中删去了计算公式;一MPN值表增加了“95%置信区间”。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宝莲、刘中学、侯丽萍、高飞。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N0169—1992
—SN0333—1994;
SN/T1059.22002。
1范围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SN/T0169—2010
本标准中MPN法适用于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验;平板计数法适用于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β葡萄糖酶荧光法适用于进出口食品(不包括贝类)中大肠杆菌的检验:滤膜/MUG法适用于进出口方便面、膨化食品、矿泉水、饮料、牛奶(需用蛋白酶处理)、单晶糖和椒粒中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N/T1538.1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SN/T1538.2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大肠菌群coliform
需氧及兼性厌氧,能在37℃48h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一群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3.2
粪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
需氧及兼性厌氧,能在44.5℃士0.5℃,24h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一群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该菌又可称耐热大肠菌群(thermotolerantcoliformorganisms)。3.3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需氧及兼性厌氧,能在44.5℃土0.5℃48h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生化特征“IMViC”为“十十一一或一十一一”的一群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该菌又可称大肠埃希氏菌。4检验方法
4.1原理
4.1.1最可能近似值(mostprobablenumber,MPN)法MPN法是统计学和微生物学结合的一种定量检测法。待测样品经系列稀释并培养后,根据其未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生长的最高稀释度,应用统计学概率论推算出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在SN/T0169—2010
待测样品中的最大可能数、
4.1.2平板计数法
大肠菌群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在指示剂的作用下形成可计数的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的菌落。
4.1.3β-葡萄糖苷酶荧光法
大肠杆菌中的β-葡萄糖苷酶可降解培养基中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酸(MUG),并释放4-甲基伞形酮荧光物质(4-MU),该物质在紫外灯(波长366nm)下会显现蓝色荧光特点。4.1.4滤膜/MUG法
待测样品通过滤膜过滤时,样品中的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被截留于滤膜表面。将滤膜贴附于LMG或BMA琼脂上培养后,大肠菌群在LMG琼脂上会形成蓝色菌落;而BMA琼脂上的大肠杆菌由于葡萄糖苷降解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酸(MUG)并释放4-甲基伞形酮形成紫外光(366nm)下为蓝白色荧光的菌落。
4.2培养基与试剂
4.2.1生理盐水:见附录A.1。
4.2.2Butterfield氏磷酸盐缓冲稀释液:见附录A.2。4.2.3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陈肉汤(LST):见附录A.3。4.2.4
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见附录A.4。4.2.5大肠杆菌肉汤(EC):见附录第A.5。4.2.6
伊红美蓝琼脂(EMB):见附录A.6。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见附录A.7。4.2.7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陈MUG肉汤(LST-MUG):见附录A.8。4.2.8
Columbia-MUG:见附录A.9。
蛋白陈-吐温80稀释液(PT):见附录A.10。乳糖莫能菌素葡萄糖酸琼脂(LMG):见附录A.11。缓冲MUG琼脂(BMA):见附录A.12三(羟甲基)胺甲烷(Tris)缓冲剂:见附录A.13。营养琼脂斜面:见附录A.14。
色氨酸肉汤:见附录A.15。
MR-VP培养基:见附录A.16。
Korser氏枸橡酸盐肉汤:见附录A.17。4.2.18
Kovacs氏靛基质试剂:见附录A.18。甲基红指示剂:见附录A.19。
VP试剂(VP):见附录A.20。
革兰氏染色液:见附录A.21。
4.2.22胰蛋白酶贮存液:见附录A.22。4.3设备与材料
4.3.1培养箱:36℃±1℃44.5℃±0.5℃。4.3.2水浴箱:36℃±1℃,44.5℃±0.5℃。2
4.3.3冰箱:0℃~5℃和-15℃~-20℃。4.3.4均质器:涡旋式或拍击式。4.3.5吸管:lmL.具0.1mL刻度;5mL和10mL,具1mL刻度。4.3.6
平皿:直径90mm。
试管:16mm×160mm。
稀释瓶:三角烧瓶、广口瓶或其他适宜的容器。4.3.8
4.3.9玻璃小倒管:长度约20mm。天平:感量0.1g。
显微镜。
菌落计数器。
滤器:备预滤器。
滤膜:有机或水相,孔径0.45μm。5真空泵。
紫外灯:波长366nm。
4.4样品制备
固体或半固体样品
SN/T0169—2010
无菌操作称取样品25g置于装有225mL灭菌稀释剂(4.2.1/4.2.2)的适宜容器中,充分振摇、混匀。或将剪碎后的试样25g置于灭菌的均质杯/袋内,加入225mL灭菌稀释剂,以8000r/min~10000r/min涡旋式均质1min,或以6次/s~9次/s拍击式均质1min,制成1:10的样品稀释液备用。4.4.2液体样品
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置于装有225mL灭菌稀释剂的适宜容器中以30cm幅度于7s内振摇25次或机械振荡器中振摇。制成1:10的样品稀释液备用,4.4.3样品稀释
样品稀释液的pH值应在6.5~7.5之间,pH值过低或过高时可分别用1mol/L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予以调节。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将4.4.1或4.4.2制成的1:10样品稀释液用9mL灭菌稀释剂进行系列十倍递增稀释,如10-2,10-3,10-4..,直至最高稀释度的检测结果达到阴性终点。每一稀释度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或移液器吸头,上一稀释度用的吸管或吸头不要触及下一稀释度的稀释液。从制备样品稀释液至稀释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min。4.4.4样品的酶处理
4.4.4.1一般要求
样品的酶处理可在室温下(23℃~27℃)进行。4.4.4.2固体或半固体样品
无菌操作称取样品25g置于装有225mL灭菌PT稀释液(4.2.10)的适宜容器中,充分振摇、混匀。或将剪碎后的试样25g置于灭菌的均质杯/袋内,加入225mL灭菌稀释剂,以8000r/min~10000r/min涡旋式均质1min,或以6次/s9次/s拍击式均质1min,制成1:10的样品稀释液备用。
SN/T0169—2010
4.4.4.3液体样品
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置于装有225mL灭菌PT稀释液的适宜容器中,以30cm幅度于7s内振摇25次或机械振荡器中振摇。制成1:10的样品稀释液备用。4.4.4.4样品稀释
取1:10的酶PT稀释液(胰蛋白酶贮存液:PT稀释液)10mL于4.4.4.1或4.4.4.2制成的1:10样品稀释液中并混匀,置于36℃土1℃水浴中处理20min~30min后,将制成的1:10样品酶处理稀释液用9mL灭菌PT稀释液进行系列十倍递增稀释.如10-2,10-3,10-4...,直至最高稀释度的检测结果达到阴性终点。每一稀释度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或移液器吸头,上一稀释度用的吸管或吸头不要触及下一稀释度的稀释液。从制备样品稀释液至稀释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45min。4.4.4.5样品过滤
将灭菌过滤装置连接于真空抽滤瓶上,以无菌操作将无菌滤膜放在抽滤底座上并固定。无菌操作加人10mL~20mL无菌蒸馏水于滤器中,打开真空泵,抽吸过滤,再从4.4.4.4中选取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每个稀释度分别过滤,每次10mL。最后再加人10mL~15mL无菌蒸馏水,抽吸过滤后,关闭真空泵,用无菌镊子将滤膜取出于4.5.3中备用。4.5大肠菌群的测定
4.5.1MPN法
4.5.1.1从4.4.3中选择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每个稀释度均接种三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陈(LST)肉汤,每管接种1mL。液体样品接种量1mL以上者,用双料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陈肉汤;接种量1mL及1mL以下者,则用单料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陈肉汤。36℃土1℃培养24h~48h后,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记录24h和48h内产气的LST肉汤管数。对未产气管有疑问时,可以轻敲试管壁的方式观察是否有较细小的气泡从管底逸出,如所有LST肉汤管均未产气,可按4.8.1报告结果;如LST肉汤管有产气,则按4.5.1.2作证实试验。4.5.1.2证实试验。用直径3mm的接种环从4.5.1.1中所有24h和48h内发酵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分别挑取培养液1环,分别移种于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管中,于36℃土1℃培养48h土2h,记录所有BGLB肉汤管的产气管数,根据BGLB肉汤的产气管数查MPN表(见附录B.1)并按4.8.1报告结果。
4.5.2平板计数法
4.5.2.1从4.4.3中选取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每个稀释度接种两个灭菌平皿,每皿1mL。另取1mL稀释剂加入一灭菌平皿中,作空白对照。将冷至46℃的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约15mL倾注于每个平皿中,小心旋转平皿,使培养基与样液充分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再加3mL~4mL的VRBA均匀覆盖于平板表层,凝固后翻转平皿,36℃士1℃培养18h~24h。4.5.2.2选取菌落数在25个~250个之间的平板,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典型大肠菌群菌落为紫红色,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菌落直径约0.5mm或更大。典型和可疑菌落按4.5.2.3作证实试验。
4.5.2.3证实试验。用接种环从VRBA平板上挑取10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或可疑菌落,移种于BGLB肉汤管内,36℃土1℃培养24h~48h后观察产气情况。对BGLB肉汤产气者按4.5.2.4计算;对形成4
菌膜的阳性管则应进行革兰氏染色,以便排除革兰氏阳性杆菌SN/T0169-—2010
4.5.2.4将4.5.2.3中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菌落数相加,再乘以稀释倍数,按4.8.2报告结果。4.5.3滤膜/MUG法
以无菌操作将4.4.4.5样品过滤后的滤膜贴放于预先干燥的LMG琼脂平板表面上,滤膜与琼脂表面之间应无气泡。于36℃士1℃培养24h±2h后,选取菌落数在25个~250个之间的平板,计数所有蓝色(包括深蓝或浅蓝色)菌落。将滤膜上的菌落数相加,再乘以其稀释倍数,按4.8.4报告结果。
4.6粪大肠菌群MPN法的测定
用直径为3mm的接种环从4.5.1.1中所有48h土2h内发酵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分别挑取培养液1环,转种于EC肉汤管中并放置于带盖的44.5℃士0.5℃恒温水浴箱内,培养24h土2h。水浴箱的水平面应高于肉汤培养基液面。记录EC肉汤管的产气情况,产气管为粪大肠菌群阳性;不产气为粪大肠菌群阴性。根据粪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查MPN表(见附录B.1)并按4.8.1报告结果。4.7大肠杆菌的测定
4.7.1MPN法
4.7.1.1培养
将4.6中EC肉汤管在44.5℃土0.5℃恒温水浴箱内继续培养24h土2h后,从产气管中挑取培养液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EMB)平板,36℃士1℃培养24h土2h4.7.1.2检查
检查平板上有无黑色中心、有光泽或无光泽的可疑菌落。用接种针蘸取菌落中心部位并转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36℃士1℃培养18h~24h。4.7.1.3试验
4.7.1.3.1将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转种于下列生化培养基中进行试验。4.7.1.3.2色氨酸肉汤:36℃土1℃培养24h土2h后.加Kovacs氏试剂0.2mL~0.3mL,上层出现红色者为靛基质试验阳性,
4.7.1.3.3MR-VP培养基:36℃±1℃培养48h±2h后,无菌操作移取培养物1mL至13mmX100mm试管中,加5%α-萘酚乙醇溶液0.6mL,40%氢氧化钾溶液0.2mL和少许肌酸结晶,振摇试管后静置2h,如出现伊红色,为VP试验阳性。将MR-VP培养物的剩余部分继续培养48h后滴加5滴甲基红溶液,如培养物变红则表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变黄则甲基红试验阴性。4.7.1.3.4Kovser氏柠檬酸盐肉汤:36℃士1℃培养96h后,观察其生长情况。4.7.1.3.5LST肉汤:36℃土1℃培养48h土2h后,观察其产气情况。4.7.1.3.6革兰氏染色:取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4.7.1.3.7大肠杆菌和非大肠杆菌生化鉴别如下表1,如出现表中以外的生化反应类型,表明培养物可能不纯,应重新划线分离,必要时做重复试验。5
SN/T0169—2010
靛基质
表1大肠杆菌和非大肠杆菌生化鉴别表MR
柠檬酸盐bZxz.net
鉴定(型别)
典型大肠杆菌
非典型大肠杆菌
典型中间型
非典型中间型
典型产气肠杆菌
非典型产气肠杆菌
4.7.1.3.8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发酵乳糖产酸产气,IMViC试验为十十一一或一。根据LST肉汤阳性管数查MPN表(见附录B.1)并按4.8.1报告结果。4.7.2β-葡萄糖苷酶荧光法
4.7.2.1从4.4.3中选择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每个稀释度均接种三管LST-MUG肉汤,每管1mL。于30min内置于36℃土1℃水浴或培养箱内培养24h士2h。将培养后的LSTMUG肉汤管拿至暗室,在长波紫外光灯(波长366nm)下观察。产气显蓝色荧光的为大肠杆菌阳性;产气不显蓝色荧光的按4.7.2.2作证实试验。4.7.2.2证实试验:从4.7.2.1中产气不显蓝色荧光的LST-MUG肉汤管中挑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Columbia-MUG琼脂平板,于36℃士1℃培养24h士2h。将培养后的Columbia-MUG平板拿至暗室,在长波紫外光灯(波长366nm)下观察,凡显蓝色荧光的菌落均为大肠杆菌阳性菌落。4.7.2.3根据4.7.2.1中LST-MUG肉汤阳性管数,和4.7.2.2中Columbia-MUG琼脂平板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LST-MUG肉汤阳性管数查MPN表(见附录B.1)并按4.8.3报告结果。4.7.3滤膜/MUG法
以无菌操作将4.4.4.5样品过滤后的滤膜贴放于预先干燥的BMA琼脂平板表面上,滤膜与琼脂表面之间应无气泡。放人36℃土1℃培养箱中培养2h,在暗室或紫外操作室内用波长366nmUV灯观察滤膜上的菌落是否有蓝白色荧光。选用菌落数范围在25个~250个之间的平板,计算蓝白色荧光的菌落数并相加,再乘以其稀释倍数后,按4.8.4报告结果。4.8报告结果
4.8.1MPN法
每克(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的MPN值(MPN/g或MPN/mL)。4.8.2平板计数法
每克(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数(CFU/g或CFU/mL)。4.8.3葡萄糖苷酶荧光法
每克(毫升)样品中大肠杆菌的MPN值(MPN/g或MPN/mL)。4.8.4滤膜/MUG法
每克(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数(CFU/g或CFU/mL)。6
A.1一般要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与试剂
SN/T0169-—2010
为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应按SN/T1538.1和SN/T1538.2进行培养基的制备与性能测试。若使用商售的脱水合成培养基,应选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国内外生产厂商的产品并按其说明进行制备和使用。
A.2生理盐水
氯化钠
蒸馏水
将氯化钠溶于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A.3Butterfield氏磷酸盐缓冲稀释液A.3.1贮存液
磷酸二氢钾(KH,PO)
蒸馏水
将磷酸二氢钾溶于蒸馏水中,用1mol/L氢氧化钠约175mL调至pH7.2。用蒸馏水加至1000mL贮存于冰箱。
A.3.2稀释液
取贮存液1.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分装于合适的容器后,121℃高压灭菌15min。A.4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陈肉汤(LST)胰蛋白陈或胰酪陈(Trypticase)氯化钠
磷酸氢二钾(K,HPO4)
磷酸二氢钾(KH,PO)
月桂基硫酸钠
蒸馏水
将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分装到有倒立发酵管的20mmX150mm试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6.8土0.2。双料培养基除蒸馏水不变外,其余成分加倍。7
SN/T0169—2010
A.5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
蛋白陈
牛胆粉(oxgall或oxbile)溶液0.1%煌绿水溶液
蒸馏水
将蛋白陈乳糖溶于约500mL蒸馏水中,加入牛胆粉溶液200mL(将20.0g脱水牛胆粉溶于200mL蒸馏水中),用蒸馏水稀释到975mL,调pH7.4。再加人0.1%煌绿水溶液13.3mL,用蒸馅水补足到1000mL,用棉花过滤后,分装到20mmX150mm试管(管内有倒立的小发酵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7.2士0.1。A.6EC肉汤
胰蛋白陈或胰酪陈
3号胆盐或混合胆盐
磷酸氢二钾(K,HPO,)
磷酸二氢钾(KH,PO)
氯化钠
蒸馏水
将以上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分装16mmX150mm试管(管内有倒立的小发酵管),每管8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6.9士0.1。A.7
伊红美蓝琼脂(EMB)
蛋白陈
磷酸氢二钾(K,HPO4)
伊红(水溶性)
蒸馏水
0.4g或2%水溶液20mL
0.065g或0.5%水溶液13mL
在1000m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蛋白陈、磷酸盐和琼脂,加水补足至原量。分装于三角烧瓶中。每瓶100mL或200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7.1土0.2。使用前将琼脂融化,于每100mL琼脂中加5mL灭菌的20%乳糖水溶液、2mL2%伊红水溶液和1.3mL0.5%美蓝水溶液,摇勾,冷至45℃~50℃倾注平血。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A.8
蛋白陈
酵母膏
氯化钠
胆盐或3号胆盐
中性红
结晶紫
蒸馏水
15.0g~18.0g
SN/T0169-—2010
无需高压灭菌。将上述成分溶于蒸馏水中,静置儿分钟,充分搅拌,调至pH7.4士0.1。煮沸2min,将培养基冷至45℃50℃倾注平板。临用时制备,不得超过3h。A.9LST-MUG肉汤
胰蛋白陈或胰酪陈
氯化钠
磷酸氢二钾(K,HPO)
磷酸二氢钾(KH,PO)
月桂基硫酸钠
蒸馏水
将各成分溶于蒸馏水中,分装试管(内装倒立小发酵管),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6.8±0.2。
Columbia-MUG琼脂培养基
胰酪陈
水解蛋白
酵母浸膏
牛肉浸膏
可溶性淀粉
氯化钠
蒸馏水
将各成分溶于水中,无需调pH值。121℃高压灭菌15min。冷却至55℃~60℃.倾注平板。A.11
蛋白陈-吐温80稀释液(PT)
蛋白陈
吐温80
蒸馏水
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分装90mL于三角瓶中,121℃高压灭菌15min。9
SN/T 0169—2010
乳糖莫能霉素葡萄糖醛酸琼脂(LMG)胰蛋白陈
蛋白陈
酵母膏
莫能霉素
苯胺蓝
葡萄糖醛酸钠盐
硫酸十七烷基钠盐
蒸馏水
0.038g(于95%酒精10mL溶解)
无需高压灭菌。加热煮沸,温度冷至45℃~50℃无菌操作,调整pH最终为7.2士0.1。倾注平板,打开血盖在35℃士1℃温箱,15min20min烘干备用。3缓冲MUG琼脂(BMA)
磷酸氢二钠(Na2HPO)
磷酸二氢钠(NaH,PO)
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酸(MUG)琼脂
蒸馏水
溶解加热煮沸,调整pH7.2~7.6,121℃高压灭菌15min。温度冷至45℃~50℃,倾注平板。A.14
4Tris缓冲剂(1.0mol/L)
溶解121.1g三(羧甲基)胺甲烷于500mL水中,用浓盐酸调节溶液至所需pH值。用水稀释至1L。于4℃~6℃保存。
5营养琼脂斜面
牛肉膏
蛋白陈
蒸馏水
将各成分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分装合适的试管。121℃高压灭菌15min。最终pH7.3士0.1。灭菌后摆成斜面备用。
6色氨酸肉汤
胰陈或胰酪陈
蒸馏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